这标志该集团的煤炭营销进入六合一时代。
正是因为煤价过高,下游电价又迟迟未完全市场化,无法消化煤价,被迫停机,使得近年来电荒频频上演。这意味着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煤价要下降5.5%以上。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俞燕山认为,根本出路还是要推动煤电运市场化改革,包括取消重点合同煤价、进一步放开煤价以及建立由市场主导的电价形成机制等去年出台的限价令并未涉及市场煤,而如今则明确要求2012年1月1日起秦皇岛港等环渤海港口地区发热量为5500大卡的市场煤每吨不得超过800元。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市场煤的态度。林伯强建议,除了涨电价,现阶段解决煤电问题有两个关键,一是实行煤电联动,在不调终端销售电价的前提下,上调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而电网的涨价压力由国家补贴来消化。二是控制煤价上涨,可对煤炭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即暴利税用于补贴电网,抑制煤炭企业的涨价冲动,促使其着眼卖多而不是卖高。
电价迟迟未市场化即便如此,合同煤价仍普遍不足每吨600元,与市场煤价相差近300元。山东一家电厂有关负责人说,企业拿不到便宜的合同煤只能去市场上买煤补充,这样又推高了市场煤价格。能源金三角是指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基地的核心区,其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近30%,这一地区内的陕北、神东煤炭基地,宁东煤电化基地,陕甘宁油田开发均已列入国家开发规划,同时,这些地区也是我国风能、太阳能的高值区。
由于以上压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原则,应设煤炭消费总量的天花板,科学规划产能。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大型煤电基地,加大煤层气抽采利用力度。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很明确: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其次是安全生产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预计能源金三角地区煤炭年产量将突破10亿吨。
我国煤层埋藏深、自然地质灾害多,高强度开发,矿井深度增加,条件越来越复杂,煤矿安全生产压力有增无减。大量生产和消费煤炭,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破坏、地表沉陷等问题,煤炭生产要排放瓦斯、矿井水和煤矸石,还会造成地表沉陷等问题。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超过3000万吨,天然气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是新的油气接续区另一方面,在进口关税已经下调至零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煤炭进口更多只能靠市场机制来调节。
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32.35亿吨,煤炭消费达到31.15亿吨,在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6%和69%。总的来看,煤炭供需总量均有所增长,但煤炭供给增速大于煤炭需求增速,应适当控制煤炭产能的扩张,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煤炭出口配额及进出口关税等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潜力有限。在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煤耗也逐年增长。
煤炭生产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1年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耗煤3.8亿吨,同比增长10.5%。
2010年我国建材工业耗煤4.19亿吨。通过建立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与化肥产量的计量模型,结合化肥产量的预测,可以得到煤炭消费的预测值。
受煤炭库存、煤炭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平衡差额呈波动性变化,其中2001年至2010年平衡差额相对稳定,均值2.53亿吨。从印尼、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量占我国全部煤炭进口量的84%。煤炭运力继续受限,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晋陕内蒙古地区2010年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7%,煤炭运输能力成为煤炭从生产转化为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关于煤炭供给总量的预测。根据煤炭库存情况来看,社会库存总量总体趋势上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2010年年底,社会库存达到2亿吨,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0.18亿吨。
2011年上半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累计投资1708.6亿元,同比增长19.5%,第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至三季度末,前三季度累计投资3268.79亿元,同比增长24.6%。受我国煤炭出口配额制度、进出口关税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影响,考虑到国际、国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净额达到1.40亿吨至1.50亿吨。
其中,化肥行业是化工产业的重要耗煤部门,约占化工行业煤耗总量的70%。受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与煤炭出口配额制等调控政策的影响, 2003年以后,我国煤炭进口量与煤炭出口量呈剪刀型发展趋势。
一方面,由于煤炭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的上调,我国煤炭出口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出口对国内煤炭供需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2011年初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施,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煤炭的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将进一步减少到-0.25亿吨。
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用煤量占我国原煤年消耗量的90%左右,我们通过这四大行业的原煤需求来进行分析: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发电总量3.48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2.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8%,电力工业煤耗14.54亿吨,同比增长12.5%左右。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我国煤炭基本上实现供需平衡。2010年化工行业煤耗1.23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煤炭进出口面临顶板约束,政策调整潜力趋小。
煤炭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大,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单位钢铁的煤耗指标也会逐渐下降。
预计2011年、2012年,建材行业综合耗煤4.6亿吨和4.8亿吨。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单位粗钢煤耗将进一步降低到0.732吨/吨钢和0.707吨/吨钢,预计2011年、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4.39亿吨和4.81亿吨。
考虑到我国煤炭总量控制的调控政策影响,2012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预计达到20%至25%,原煤产量预期36.78亿吨至37.23亿吨。煤炭可供量受原煤生产量、进出口净额和年初年末社会库存余额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可供利用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7.93亿吨至38.48亿吨。
考虑现阶段核电发展仍须谨慎对待,风电受成本与技术因素的制约难有突破,而水电受装机容量的制约,发电能力不会有太大提升,2012年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不会有明显下降(75%至77%),那么电煤消费量将达到18.79亿吨至19.29亿吨。第四季度以来,由于钢铁市场需求低迷,钢铁产量可能会略有下降,预计2012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8亿吨左右。关于我国煤炭需求的预测。受煤炭需求的影响,煤炭铁路与港口运输急剧增长,2010年煤炭运输总量15.60亿吨,煤炭平均运输距离为640公里,煤炭港口吞吐量达到11.63亿吨。
●本报特邀撰稿人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执行院长、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 聂锐内容提要□煤炭进出口面临顶板约束,政策调整潜力趋小□运力继续受限,严重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煤炭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大,发展方式有待转变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呈现如下特征:煤炭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关于煤炭进出口的预测。
我国煤炭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北煤南运,西煤东送是我国煤炭运输的基本特征。2005年至20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约为26.62%。
再看钢铁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粗钢产量5.25亿吨,耗煤4.44亿吨,同比增长8.3%,超过2010年全年煤耗总和。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达到1.57亿吨,2012年为1.66亿吨。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